新口服标靶药为甲状腺癌复发患者燃希望
区兆基医生
香港综合肿瘤中心
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
刚满30岁的市民周小姐,原本打算年前给自己买一份重疾险作为生日礼物,没想到却被保险公司拒保。原来,她的体检报告显示她有一个直径大于一厘米的甲状腺结节。周小姐身边不少女性朋友都有甲状腺结节,且医生此前告知结节为临床常见的病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因此并没太重视,没想到竟被保险公司拒保。事实上,过去十年,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逾四成,目前更是女性常见癌症中的第五位。虽然大部分甲状腺癌的生长速度缓慢且治愈率高,但早期病变容易被忽略,及早诊断仍是提升治疗效果的关键。
早些年,我国的甲状腺癌患者的整体存活率逊于欧美发达国家及地区。以往诊断多靠临床触诊,现在普及利用超声波检查及穿刺病理检验可疑结节,大大增加早诊的机会;治疗则由传统手术发展至微创手术和射频消融术;再加上口服标靶药物的诞生,为患者在放射性碘以外提供额外的治疗选择。国内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发展将进一步提高甲状腺癌患者的整体存活率。
对碘131放疗无效 寡转移复发仍有望治愈
尽管大多数甲状腺癌治愈率高,但部分甲状腺癌患者会出现复发,并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最常见是肺部和骨骼。对于已经转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主要治疗手段为碘131放疗,但经过反复治疗后当中约三分之二患者对这种治疗方式失效,进而演变为「放射性碘131难治分化型甲状腺癌」(RAI 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R-DTC)。
面对这类病情,转移病灶的数目和受影响器官的多寡决定了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一般而言,少于五个转移病灶的可称为「寡转移状态」(oligometastatic state),应积极地进行手术清除病灶以延长存活时间。昔日,传统观念是当癌症扩散便「听天命」;如今医学的进步,寡转移的患者通过手术或立体定向放射疗法,仍有20%持久的疾病控制机会。
新靶向药燃起新希望
过去,转移病灶多、受影响器官多或对碘131放疗失效的患者只能接受疗效低而副作用多的化疗,但随着新药物的研发,现在患者可以考虑口服标靶药。
标靶药物为分单一标靶药(single target)和多重标靶药(multi-target)两类,而临床数据较多的多重标靶药多为首选,例如索拉非尼(Sorafenib)和仑伐替尼(Lenvatinib)。临床研究数据显示,使用仑伐替尼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率和整体存活率明显增长──第二期临床研究指出,其半年疾病控制率高达95%,部份缓解(partial response)也有50%,是相当出色的数字;而第三期临床研究更发现,对比使用安慰剂的患者,使用仑伐替尼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率高至64.8%,并能降低80%的病情恶化的机会。对于65岁以上的患者,整体存活率更是相当显著,有效减低50%的死亡率。
根据副作用调节药物剂量
口服标靶药的常见副作用包括血压升高、影响肾功能、骨骼与关节疼痛和头痛等,小部分患者的血球数目会下降,或发生出血现象。小部分患者心脏信号传递也会受影响,或会引发心律不整。因此在开始用药之前,建议患者接受心电图和超声波检测心脏功能,并保持每隔三个月进行一次心脏检查,可监控用药对心脏功能的风险,医生亦可适时调节剂量来提高用药安全性。
就仑伐替尼而言,65岁以上的长者或体重较轻的患者,或会考虑以较低剂量开始,如服用后没有太大的副作用才调整至标准剂量。然而,目前尚未有足够的临床数据证实使用较低剂量会否影响疗效,因此若体能状态许可,最理想是使用标准剂量治疗,再根据所出现副作用的轻重来做出轻微的剂量调整,如严重至全身出满红疹或肝功能明显下降,便会考虑暂时停药,待副作用缓解后可重新开始疗程,但会使用较低的剂量减低副作用影响。
医生的话 希望在明天
香港肿瘤专科医生区兆基医生接受采访表示:“甲状腺癌是治愈率高的癌症,但部分患者会出现复发,甚至演变为放射性碘131难治甲状腺癌,存活率大大降低,对患者造成打击。尽管如此,不同的口服标靶药物面世,患者的治疗选择增加;最新的口服标靶药疗效显著,部分对放射性碘131出现抗药性的患者,有机会在服用这种标靶药后,恢复对放射性碘131呈反应。由此可见,只要不放弃,积极接受治疗,仍有望踏上康复之路,希望在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