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 | 医药企业 | 健康曝光台 |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民众健康网_引领民众健康生活 >> 健康资讯 >> 浏览文章

《人间世》直击跨境就医痛点 癌症患者如何避免“人财两空”?

责任编辑:佚名 文章热词: 人间世 加入时间:2019-2-22 13:09:14
核心提示:东方卫视大型医疗纪录片《人间世》第二季迎来热播。该纪录片直面“中国式医疗”环境中的种种考验,令观众得以感同身受地体会与病魔斗争的医患双方不得不面对的残酷难题。目前,其豆瓣评分便接近满分,朋友圈中更不乏针对其中剧集内容与人物的讨论与感慨。

  近日,东方卫视大型医疗纪录片《人间世》第二季迎来热播。该纪录片直面“中国式医疗”环境中的种种考验,令观众得以感同身受地体会与病魔斗争的医患双方不得不面对的残酷难题。目前,其豆瓣评分便接近满分,朋友圈中更不乏针对其中剧集内容与人物的讨论与感慨。

  其中,《人间世》第二季的第五集“抗癌之路”,清晰地展示了中国癌症患者在面临出国看病等重大抉择时的艰难处境,使得无数观众为之扼腕动容。

  “抗癌之路”这一集,讲述了三阴性乳腺癌病患闫宏微与病魔艰苦斗争的辛酸故事。故事主人公闫宏微今年三十四岁,出身山西农村的她,身上始终带着晋中人身上特有的那股乐观、固执的劲儿。她至今的人生,似乎总在和命运设置的难题“死磕”。高考考入南京大学,一路作为同学们口中的“学霸”攻克硕士和博士学位,在高校谋得教职;坚信爱情大过天,心无旁骛地嫁给校园里遇到的白马王子,俩人生下冰雪聪明的可爱女儿;落户上海,磕磕绊绊地买下房产,与挚爱之人组成三口之家。人生至此,闫宏微的奋斗虽然算不得“逆天改命”,但也足以使她成为同龄人中令人仰视的翘楚。

  但在连续“磕”下学位、婚姻乃至上海户口与房子的槛儿后,三阴性乳腺癌毫无征兆地袭来。这回,这位他人眼中足以顶天立地的青年女教师,这回有点“磕”不动了。

  如《人间世》中所描述的一般,三阴性乳腺癌是所有乳腺癌中最为凶险的一种。所谓“三阴”,指的是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都呈阴性。这意味着,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无法采用普通癌症病人常用的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人间世》主人公闫宏微将化疗药物与治疗方案悉数试了个遍,但肿瘤却越长越大了。

  《人间世》直击跨境就医痛点 癌症患者如何避免“人财两空”?

  众所周知,美国对癌症的治疗水平相对更高,在临床领域对前沿、实验性疗法更为开放。走入绝境的闫宏微将赴美医疗看作治疗癌症的最后赌博。此前冗长的化疗过程已经耗光了她才成立不久的家庭的积蓄。为了前往位于世界顶级的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获得不同的诊疗方案,闫宏微和丈夫东西奔走,拆借了两万四千美元的治疗费用。临行前,闫宏微的丈夫向摄制组偷偷说,“(去美国)钱是一定会花掉的,但结果不一定和上海(的治疗方案)有太大差异”,此间无奈辛酸,不言自明。

  《人间世》直击跨境就医痛点 癌症患者如何避免“人财两空”?

  没有医保的闫宏微在美国只做了常规的血、尿检查,结果在做肺穿刺检查之前就接到通知,剩余费用已经不够了,需要补交。她赶紧筹钱接受了一次肺部穿刺,并与主治医生对谈了不到60分钟,所有借款就全花光了。而预想中另辟蹊径的诊疗方案并未从天而降。

  但令闫宏微稍感振奋的是,就在临回国之际,MD安德森癌症中心发来她的肺部穿刺报告。报告显示,闫宏微的肺部转移灶雌激素受体呈阳性,这意味着“三阴”可能产生了变化,闫宏微或许能够回国接受内分泌和靶向治疗了。

  然而,命运并未停止对闫宏微的捉弄。自闫宏微在中国就诊以来一直关注她病情的中方专家并不认可MD安德森的监测结果。中方专家认为,美国医院的这一纸报告只是“孤证”,在无法和美方专家取得更多沟通的前提下,不能取信这份报告。因此,闫宏微的赴美就医之旅,除了给自家增添了两万四千美元的负债之外,并无带来任何收获。

  节目末尾,闫宏微唱起了汪峰的《存在》,听者无不为之揪心、伤感。

  在中国,每年都有超过380万名新增癌症患者同闫宏微一样,对命运或撕心裂肺,或气若游丝地问出“我该如何存在”。闫宏微的无奈与艰难并非个例,而是一整个庞大群体的共同命运。

  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疑难重症患者将出国看病视作获取其他治疗方案的重要手段。然而,正如《人间世》所展示的闫宏微的剪影一样,这些把希望寄托在跨境就医上的患者,并非都有卓绝的经济实力。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是否出国看病、跨境就诊,是需要将全家经济命运放上赌桌的一次重要抉择。虽然“人财两空”是每个患者家庭最不愿见到的结果,但盲目斥资出国就医、未能收获理想治疗结果的案例,却在不断地上演着。

  闫宏微的抗癌故事,暴露出了当代中国癌症患者的诸多痛点。她借债赴美就医失败的经历,更使人深感遗憾。通过影片展示的内容,我们看到,闫宏微去美国前无法直接获知美方医生的想法,也不能就自身情况与对方提前沟通,导致诊疗效率低下;未能预约挂号,去到MD安德森后七天才见了主治医师一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境内外的医院检查结果未能互通,导致没有医保的闫宏微花费比国内贵数十倍的天价进行重复的常规检查;中美医生缺乏交流渠道,双方对诊疗意见产生分歧后不能及时交流,致使闫宏微花光家产换来的检查结果变成了一张写满问号的废纸。

  回过头来看,如果闫宏微在出国前便能将自己在中国的检查结果发到美国,并促成中方主治医师和美国专家沟通,她很可能会对是否赴美作出不同决定。虽然她的病情可能不会因此产生转折,但至少家中有限的资源可以因此被配置到更合适的地方。

  然而,对于大多数将希望寄托于出国就医的中国患者来说,直接和海外医生取得沟通都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愿望。2018年,中国跨境就医服务市场规模超过20亿人民币,市场增长率达96.1%。目前,中国市场从事跨境医疗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机构大多着眼于照顾患者出国就医时的衣食起居,并不能起到帮助中国病人提前与海外医生取得联系、互通医疗资料的作用。除此之外,也有不少病人选择通过海外医院的国际服务部自行联系出国就诊。然而,这些部门至多只能做到帮助病人收集、审核前期资料,但也不能让病人在亲自前往海外就诊前与主治医生取得联系。换言之,无论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中的哪种,似乎都难以避免步入“闫宏微式”的豪赌陷阱。

  除了经济风险之外,盲目选择出国就医还可能对患者的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对于普通人来说,长途旅行带来的无非疲顿劳累;但之于重症患者而言,动辄十几小时的飞行时间与突然转变的气候、生活方式,却可能是一次生死考验。日前,《纽约时报》刊文评论跨境就医现象,文中引用一位前往美国就医的阿拉伯患者的故事。这位患者身患绝症,在没有提前和医生沟通的情况下,倾家荡产地前往美国看病。无奈抵达美国时,他已病情加重,医生也无能为力。最终,这位患者带着遗憾客死他乡,错过了和家人共度最后时光的机会。

  美国顶级癌症治疗专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医疗中心外科主任、原肿瘤外科主任Dr. Robert Warren接受记者采访时即表示,闫宏微是中国跨境就医病人的缩影。“我总是鼓励病人去其他医院获取第二诊疗意见,这有助于病人获得全面、多角度的诊疗意见,”Dr. Robert Warren说,“但像闫这样借钱飞到美国看病,成本和风险实在太高了。使用科技手段,帮助中国医生与海外医生产生联系,就案例进行在线会诊,之后再决定患者是否有必要出国看病,才是相对高效的治疗方式。”

  伴随着科技发展,“如何借助科技手段提升跨境就医成功率、减轻病人负担”,已经成为了中外医院与社会各方所必须共同面对的重要议题。当前,有不少创业企业与医疗机构期望借助互联网建立中外医生的交流平台,为跨境就医患者提供便利。但是,受到技术、资源与法律等条件限制,仅有少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能够打破壁垒、提供相关解决方案。由Dr. Robert Warren联合创立、深耕中美跨境医疗的MORE Health,是目前从事在线跨境就医、多学科远程会诊等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医疗机构。

  与传统跨境就医中介不同,“新派”的跨境医疗机构并不鼓励患者在没有前期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出国就诊。以MORE Health为例,这家医疗机构使用自主研发的、遵循美国《健康保险流通及责任法案》(HIPAA)的远程会诊平台。利用自身雄厚的中美医疗资源,MORE Health帮助中国患者通过在线平台获得美方专家的第二诊疗意见。

  中国患者可以将自己的病例、CT图像、PET、MRI影像及病理切片等医疗信息上传至这一平台,而MORE Health的专业医疗团队会对之进行即时翻译,并帮助患者匹配、联系最有针对性的美国名医,进行多学科会诊。由此,美方医疗团队可以在不要求病人亲自到场的情况下就对案例进行在线会诊讨论。同时,患者可以要求中国的主治医生通过这一平台加入跨境会诊,与美方医生以视频方式进行即时、高效的直接交流。在多方意见认定病人有出国就医必要、且病人表达明确的希望出国看病意愿之后,MORE Health会帮助患者办理预约挂号、签证等事宜。一般情况下,患者可在5天之内完成预约挂号,由此节约宝贵的治疗时间。

  在这样的机制下,患者可以提前洞悉自己是否有出国看病的必要,并对出国看病的开销有所认知。同时,中美医生双方都能获得来自其他角度和学科的诊疗意见,以帮助病人建立更全面、可靠的治疗方案。病人经历会诊后,确认中方治疗方案的可靠性、留在中国进行治疗并康复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就在去年5月,MORE Health帮助一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了跨国多学科会诊。四名来自美国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的专家为该患者提供了第二诊疗意见。目前,该患者已经在中国接受手术,后续治疗与康复效果良好。

  在病魔面前,每一个意欲反抗的个体都是渺小的。但他们的身上,都有着无比强大的人性光辉。如何帮助这些敢于对命运说“不”的斗士在向死而生的路上走的更坚定、更长远,是每一家医疗机构应当思考的终极命题。愿在科技与平台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患者可以摆脱病痛折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与生活希望。

  (正文已结束)

最新文章